有些人活得太像答案了,甚至你都没法质疑他们的选择。比如王昱珩,人送外号“水哥”,江湖人称“清华退役选手”。他在22岁时就宣布退役,退出职场,不卷、不加班,任凭社会的压力。但奇怪的是,这个看似“划水”的人,竟然玩得游刃有余,最终成了亿万富翁。更离奇的是,他不仅被公安请去破案,还上了综艺,参与公益活动,忙着种花养鸟、带娃做环保。不得不说,普通人上班一天,他看鸟一天,最后的收入差距不大,甚至有可能不如王昱珩。
听起来不太合理,但这却是事实。
王昱珩从一开始就显得与众不同。他生长在北京,家庭背景优越,从小天赋异禀。小时候,记课文就像“拍照”一样,记得快,根本不需要用力去背。别人为了考进清华拼命刷题,他却像是在玩游戏一样度过了高中三年,但就在高考前,他忽然决定:“我要考清华。”而且他瞄准的不是普通的专业,而是公认最难的美院装潢系。选专业时,他看中的是“有没有意思”,而非就业前景。结果,凭借着自己的兴趣,他顺利考上了清华,还在专业里名列前茅。
展开剩余78%你以为他进入清华之后会按部就班地搞科研,拿奖项,走精英路线?错了。22岁毕业后,他宣布“退役”,决定不再上班,而是去做生意。
王昱珩的赚钱方式可谓经典。当时,大家听说他是装潢系的,第一反应是“搞装修的吧”,可他也没做解释,直接顺水推舟:“行,那我就做空间设计,搞装修。”结果别人还在纠结这场误会,他却通过这个误解接单赚钱,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美学生意链。当同班同学刚起步,收入几千块时,他已经年入几十万了。而他自己却笑嘻嘻地说:“我没干嘛,就是做我喜欢的事。”
他是那种不信“努力工作论”的人,信的是“效率论”。你用十年走直线,他用三年绕弯,反而超越了你。
王昱珩最让全国人记住的是他在《最强大脑》节目上的表现,尤其是那场“微观辨水”挑战。节目要求他从520杯几乎一模一样的水中找出其中一杯,所有水杯肉眼几乎无法区分。你可能会以为这个节目纯粹是为了制造噱头,但王昱珩不仅做到了,而且在看了383杯水之后,他直接指着其中一杯说:“就是它。”
当时观众震惊,主持人也愣住了,科学顾问更是瞪大了眼睛:“你是开了X光吗?”全场寂静了三秒,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就这样,王昱珩成了“水哥”。
不过,你以为他火了之后会趁热打铁,接广告、炒话题、上综艺赚快钱?那你就错了。很多人觉得《最强大脑》这类节目就像是智力“马戏团”,没有什么实际价值。可王昱珩用自己的行动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。
2015年年底,山东警方找上了王昱珩,想请他帮忙破一个肇事逃逸案件。案子没有监控、没有目击证人,现场几乎没有任何痕迹。王昱珩通过分析车辆的雾灯和玻璃碎片的角度,再根据驾驶员的行为推测嫌疑人是否熟悉路线,是否喝酒。最终,他凭借这些分析,成功将侦查范围从全市缩小到几十辆车。最后,案件破获,嫌疑人于2016年3月落网。
说他只是玩物丧志?那他就用“玩”解决了一宗命案。
从那时起,王昱珩彻底脱离了“内卷”的困扰。别人还在职场上拼爹拼学历,他已经将精力转向了自然、生态、研学和公益教育。2025年,他参加了一些节目,如《自然学院林一路强行第二季》,这些节目都围绕自然教育、环保和亲子活动展开。别人靠演技上节目,他则是凭借自己的见识、知识和底蕴。用他的话说,平时80%的时间用来养花、逗鸟、写书和看资料,只有20%的时间才用来赚钱。“我花在赚钱上的时间很少,但足够让我的生活富裕。”
王昱珩不是那种“佛系养生”的逃避者,他明白一个道理:当你能用20%的精力赚钱,剩下的80%理应用来享受生活,滋养身心,而不是继续加码拼搏。
有些人说王昱珩是少数“逃脱内卷”的人。没错,他的确是与众不同,但他并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复制的“励志模板”。他身上有几个关键词:天赋、选择、执行力和反常识的勇气。普通人追求的安全感他不需要,大家追逐的名利他也不感兴趣。最让人佩服的,是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意义——不是“不争”,而是“我争得够了,现在换个赛场”。
王昱珩曾说:“名气这东西很虚,火一阵子自然会过去。你得明白,热度不是价值。”他活成了一个“答案”,但不是标准答案。他的生活里没有励志片里的煽情桥段,只有一次次坚定的“我偏不”的选择,活出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独特人生。
今天,很多人拿“玩物丧志”当挡箭牌,其实是他们没玩明白;有些人以“兴趣无用论”作为借口,是因为还没熬到能把兴趣变成能力的那一步。而王昱珩,就是那个“能玩到让全世界闭嘴”的人。
他不上班,不内卷,但却成了最自由的赢家。
发布于:江西省炒股咋加杠杆,炒股配资论坛,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