歼-20,中国空军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,以其神秘而强大的作战能力,频频在演练中惊艳亮相。一段歼-20“红蓝”对抗的实况画面,揭开了未来空战的冰山一角:红方歼-20悄无声息地“秒杀”蓝方五代机,蓝军飞行员一脸懵圈,直呼“导弹从哪儿来的?”这场堪称“科幻”的空战,究竟如何上演?让我们从战术、协同和关键要素三个角度,揭秘歼-20如何在隐身战斗机对抗中制胜。
在演练中,歼-20展现了隐身战斗机的终极杀招——“打你,你却看不到我”。红方歼-20在整个攻击过程中未触发蓝方雷达锁定告警,意味着其可能全程保持雷达静默,或使用了低概率截获(LPI)模式。这种模式通过降低雷达信号强度或采用复杂波形,让敌方难以察觉。导弹发射可能依赖红外制导或数据链引导,仅在最后时刻短暂开启主动雷达,做到“神不知鬼不觉”。
更厉害的是,歼-20迅速穿过云层,抢占高度和角度优势,在视距外发射三枚导弹,瞬间击落三组目标。蓝军飞行员事后研讨时仍摸不着头脑,足见歼-20隐身性能和战术占位的压倒性优势。隐身设计让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,即便面对同为五代机的对手,歼-20也能悄然靠近,一击致命。
展开剩余60%歼-20的成功绝非单打独斗,而是体系作战的教科书式演绎。演练中,红方指挥机“天眼”(预警机)充当“战场大脑”,为歼-20提供敌机坐标和初步情报,减轻了其机载雷达的探测压力。歼-20仅需打开雷达进行精准锁定,快速确认目标为五代机,展现了高效的情报分工。
当蓝方一架敌机试图在19分钟后逃出打击范围时,歼-20果断出击,但需先补油。运油-20迅速上前,为歼-20空中加油,延长其作战半径和留空时间。歼-20随后前出击落目标,并利用超音速巡航和机动性摆脱敌方增援机。这一系列操作,离不开预警机、加油机和数据链的紧密协同,堪称“无缝衔接”。
这场空战的胜负,不仅取决于歼-20的性能,更离不开人的因素。红方飞行员通过雷达特征迅速判断蓝方为五代机,展现了敏锐的战场感知和决策能力。相比之下,蓝军飞行员对歼-20的攻击位置一无所知,暴露了战术和意识上的差距。
指挥水平同样关键。红方“天眼”高效下达指令,协调歼-20和运油-20的行动,确保了任务的灵活性和精准性。新闻中提到,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作战效果,而红方的成功正是因为每个环节都滴水不漏。2025年的印巴空战也印证了这一点:印度战机虽先进,却因指挥混乱和体系缺失吃了大亏。
这场2024年的演练已足够震撼,但中国空军的未来只会更“科幻”。随着歼-35舰载五代机、霹雳-17超远程空空导弹以及空警-3000下一代预警机的入列,歼-20的作战能力将再上台阶。霹雳-17的超远射程可让歼-20在更安全的距离发起攻击,而空警-3000的先进雷达和数据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体系协同效率。
发布于:江西省炒股咋加杠杆,炒股配资论坛,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