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3亿美元去升级一艘潜艇?这钱差不多都能买一艘全新的039C了。这笔账算下来,连小学生都明白该怎么选。
事情就这么简单粗暴。曾经被我们当成宝贝疙瘩,被誉为“大洋黑洞”的12艘基洛级潜艇,如今正悄无声息地走向终点。2023年,最早来的那两艘877型已经办完了“退休手续”,剩下的兄弟们也都在排队了。
现在回想起来,还挺有意思的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我们的军官第一次去俄罗斯看货,回来后都一个劲儿摇头,私下里嘀咕这玩意儿“傻大黑粗”,哪有西方潜艇那么精致。当时我们的水下力量确实有点拿不出手,国产的035型潜艇,水下噪音大到135分贝,被外面人起了个外号叫“水下拖拉机”,而寄予厚望的039型又卡在了技术难关上。
就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候,那边苏联轰然倒地,俄罗斯急着把家底变现。我们一咬牙,掏出10亿美元,把这12个“傻大黑粗”的家伙打包带回了家。
可没想到,东西一到手,上手一用,所有人都闭嘴了。之前吐槽的那些军官,现在嘴里只有两个字:“真香”。那极致的118分贝静音性能,还有那套能在15秒内完成鱼雷装填的自动化系统,都是我们当时想都不敢想的。橡胶减振浮筏技术、七叶大侧斜螺旋桨,这些名词听着都新鲜。
那段时间,基洛级就是我们水下力量的绝对王牌。在演习里,它甚至能像幽灵一样,悄悄溜过美军的反潜网,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。它让我们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“大洋黑洞”的滋味,那种让对手心里发毛的感觉。
然而三十年,弹指一挥间。当年视若珍宝的东西,现在却成了“鸡肋”。不是它不好了,而是我们自己长本事了,眼光高了。基洛级的整个系统都是俄式标准,火控系统跟我们自己研发的鹰击-18导弹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,通信频段也融不进现在的作战网络。硬要改造?单艘超过3亿美元的成本,还不如添点钱直接造新的。
更关键的是,我们自己的孩子——039系列潜艇,已经出息了。最新的039C型,装上了过去只有核潜艇才有的舷侧声呐阵列,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距离比基洛级强了不止一点半点,据估算得有40%的提升。静音性能更是青出于蓝,把老师傅拍在了沙滩上。
当年从基洛级身上,我们学到了很多,比如它优秀的静音艇体设计。但我们没停在模仿上,而是消化、吸收,然后超越。在俄制“俱乐部”导弹的基础上,我们搞出了自己的鹰击-18,射程干到540公里,玩起了“亚超结合”的突防模式,这已经成了海军反舰的顶梁柱。
你看,同样是引进技术,印度、越南也买了不少基洛级,但他们更多是买了个现成的玩具。而我们是把这个玩具拆开、揉碎,把里面的技术原理吃透,变成了自己研发下一代产品的垫脚石。
这种差距,现在越来越明显。我们最新的039C潜艇已经开始对外出口,卖给了泰国,从“技术输入国”变成了“标准输出国”。而俄罗斯呢,还在继续改进基洛级,把它当成主力,下一代的“拉达”级却因为各种技术问题迟迟无法服役。中俄两国的水下力量,不知不觉间,位置已经颠倒了。
从“水下拖拉机”到引进“大洋黑洞”,再到今天我们自己造出更强的AIP潜艇。基洛级的功成身退,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它只是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门,门后的深蓝,还得靠我们自己的新一代去闯。
炒股咋加杠杆,炒股配资论坛,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