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两个军事强国,中美之间总是经常被拿来比较。美国的智库也不缺少开战模拟演练,只是没想到,到了2024年11月,《南华早报》透露,咱们解放军也开展了计算机模拟演习。
要说美国用隐形战斗机对上海发起攻击的话,我们这边也不是吃素的,完全有应付的办法,甚至有可能一击就把对方打趴下。再说了,我们手里还有一些关键武器,能直瞄美国本土,是不是挺让人琢磨的?怎么回事儿,可能就这么个理儿吧。
解放军已提前摸底
计算机兵棋推演在现代军事筹备中变得越来越关键。2024年11月3日,《南华早报》报道,提到中国的军事专家们针对美军的隐形战机F-22和F-35,连续搞了十次模拟演练。
他们在模拟中设想了从日本基地起飞、突袭上海的场景,反复演练了好多次。推演中划分了两种常见的情况,一种是美军的隐身战机利用其隐身优势进行近距离精准打击,另一种则是放弃部分隐身能力,换取更远距离的对地攻击能力。
理想情况下,凭借几台中程陆基雷达,中方就能在180公里之外发现F-35的行踪,这表明,敌机在到达攻击范围前就已经被揭示了。
要是在实际战场上架设得更麻烦一些,美军如果用远程巡航导弹,射程超过900公里,那就能在咱们雷达监测不到的地方发动打击。
日本到上海的最近距离大概就是800公里,这个距离看起来挺有挑战的。不过得说,推演用到的雷达数量和性能都比较保守,也就是估计维持在三台中等水平的雷达。
在实际操作中,解放军绝不会只靠几台雷达来搞定要地防空。中国早就建好了一个多层次、多种类的侦测体系,涉及海面、陆地、空中和天上的多个方面。
虽然在推演中没有完全展现,但这是中方防御实力的核心根基。模拟出来的情况,不能说是“悲观”,倒不如说是个压力检测,反映出潜在的威胁,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已经具备更为成熟的技术和手段来应对。
说到底,电脑终归还是电脑,实战里的变数可不止这些。面对这些推演的假设,中国又有什么样的应对招数呢?
反隐身雷达
隐身战机可不是完全没办法应对。这些飞机,从本质上讲,主要是为了应对某些频段的雷达信号做了优化,但一到米波、分米波这些低频信号面前,隐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喽。
中国瞅准了这个突破口,拼命推进反隐身雷达技术的发展,现在也变成了世界上唯一把先进米波雷达真正投入实战的国家。
早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,中国电科研制的YLC-8B和JY-27A等反隐身雷达系列首次展出,被军迷拿来调侃,说是准备和F-35比试比试。
这些四代雷达不仅探测距离拉得很远,精度和抗干扰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,摆脱了传统米波雷达只能“看得远”但“看不准”的短板。像SLC-7和JY-26这些型号,已经能精准追踪目标,甚至还能直接引导拦截行动了。
除了挑选频段上的巧思之外,中国在雷达的输出功率上下了大工夫。只要功率够大,即使是隐形战机也跑不了。这种看似简单粗暴但效果显著的办法,让中国在反隐身技术方面快速赶上了国际领先水平。
2023年光明网曾经报道过,说到中国最引以为傲的雷达,就连贲德老先生也透露了一个大秘密:中国的雷达就算是8000公里以外的小目标,也能清楚地看得一清二楚。这说明中国雷达的覆盖范围真的很广,能监测到远距离的小东西,覆盖面积巨大的特点真是让人佩服。
中国在多个地区布局的雷达网,已经构筑成了一张覆盖海、陆、空的侦测“天网”。就算是美军想靠防区外打击来躲避监控,也基本难以避开中方的监测范围。
技术上的领先,不光是在实验室里的成果,更是在实战中经过验证的体现。而中国所付出的努力,也远远不止停留在空谈上。
从沙漠靶场到太平洋
2024年7月,《南华早报》曾提到,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,出现过F-22和F-35的全尺寸模型,而且表面还能发现明显的打击痕迹,难免让人猜测,解放军可能已经进行了实弹模拟攻击。
这种真假难辨的靶场设置,反映出中国在模拟真实战场环境中测试打击能力的决心,也体现出应对美军隐身战斗机的办法。
在2024年9月,一场让人瞩目的行动发生了,中国火箭军在太平洋公海顺利完成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,这也是自1980年东风-5试射以来,经过44年后的又一次完整射程的试验。
虽然官方一直强调这只是例行演练,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露面,明显就是在传递一种强烈的战略威慑信号。要说值得关注的地方,那就是中国的洲际导弹在国际上表现得挺不错,成功率高得吓人,说明它们的制导和控制系统已经相当成熟了。
再看一下周边情况,美军在日本的基地里那几架F-35,虽然能对中国沿海形成一定威慑,但实际上,它们也在东风快递的火力监控范围内,随时可能受到反击。
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的射程超过1500公里,速度快得让人咋舌,超过5马赫,那些现有的防空装备基本难以拦截。这一旦一开战,导弹就能极速瘫痪对方的机场跑道,让敌机根本没机会回头。
另外,中国的东风26弹道导弹,也有人叫它“关岛杀手”,这下子让中国的底气更足了。不管美国打不打,咱们都能把目标锁定在美国本土,挺有底气的。
实战演习配合武器的炫技,合起来让中国的反击变得更有底气。不光是导弹和雷达,中美的角逐也不只是这些玩意儿。有些人觉得隐形战机是美国的专利,但实际上,中国也已经迈入了隐身战机时代。
歼-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,不仅具备隐形技术,还能在超音速状态下巡航,配备了先进的航电设备,具备多样化的作战能力。早在2017年,美国的智库就认为,这款飞机会大大增强中国空军的攻防能力。
在模拟作战中,歼-20曾以10比0的悬殊比分击败三代机,实力毫无悬念。这款飞机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战斗机,更扮演着中国整体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。
配合反隐身雷达、地面防空系统和导弹部队的协同作战,歼-20能够承担制空、突击、侦察等多种任务,极大丰富了解放军的战术手段。
要是中美两国的战机正面碰面,估计美方未必能立刻占到便宜,更别说是全面优势啦。再说了,现在的战争跟以前不一样,不光是靠单一的武器拼厉害,而是讲究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比拼。中国在这方面的整合能力,正在飞快追赶上美军,差距也在逐步缩小。
从计算机模拟、反隐身技术、实弹测试到装备更新换代这块儿,可以看出,中国在应对可能的军事冲突时,已经准备得挺全面、层次也挺丰富了。
解放军依靠科技创新和实战演练,不断增强国家防线和反击实力。所谓“打一针见血”,并不是凭空自信,而是建立在稳妥摸排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之上。
大国之间的较量,从来不是简单的口号比拼,而是考验实力的持久战。中国一直以来的目标,都是维护和平、防止 wars,但同时也让世界他们明白,我们有能力,也有决心,保护每一块土地。
未来啊,不管科技怎么升级,战略怎么变,这份底线思维和实际操作的准备吧,始终都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。
主要信源
炒股咋加杠杆,炒股配资论坛,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