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背部
膀胱经:肾俞(第 2 腰椎棘突下,旁开 1.5 寸)、大肠俞(第 4 腰椎棘突下,旁开 1.5 寸)、关元俞(第 5 腰椎棘突下,旁开 1.5 寸)、膀胱俞(平第 2 骶椎,旁开 1.5 寸)。
督脉:命门(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)、腰阳关(第 4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)。作用:温肾壮阳、调理下焦,改善腰骶部坠胀不适。
下腹部
任脉:关元(脐下 3 寸)、气海(脐下 1.5 寸)、中极(脐下 4 寸)。
胃经:水道(脐下 3 寸,旁开 2 寸)、归来(脐下 4 寸,旁开 2 寸)。作用:理气活血、通淋利尿,缓解小腹胀痛、尿频尿急。
下肢部
脾经:三阴交(内踝尖上 3 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)、阴陵泉(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)。
肾经:太溪(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)。
肝经:太冲(足背第 1、2 跖骨间,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)。作用:健脾利湿、疏肝理气、补肾通淋,改善尿频、尿不尽等。
二、操作方法准备工具牛角刮痧板或玉石刮痧板,配合刮痧油(如橄榄油、专用刮痧油)。
操作步骤
腰背部:患者俯卧,暴露腰背部。从命门开始,沿督脉向下刮至腰阳关;再从肾俞沿膀胱经向下刮至膀胱俞,力度由轻到重,以皮肤出现潮红或紫红色痧痕为度,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皮肤。
下腹部:患者仰卧,暴露下腹部。从气海沿任脉向下刮至关元、中极,再从水道、归来向内侧(关元方向)斜刮,力度轻柔,避免刺激腹部脏器。
下肢部:从三阴交向上刮至阴陵泉(脾经),从太溪向上刮至内踝上方(肾经),从太冲向足背方向轻刮(肝经),每条经络刮 3~5 分钟,以局部发热、轻微痧痕为宜。
频率每周 1~2 次,4 周为 1 个疗程,间隔 3~5 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。
三、注意事项禁忌人群
皮肤破损、湿疹、疮疡等局部感染者;
急性前列腺炎(发热、尿痛剧烈)、前列腺增生严重伴尿潴留者;
有出血倾向(如血小板减少、血友病)、孕妇及体质极度虚弱者。
术后护理
刮痧后 3 小时内避免洗澡、受凉,保持局部清洁;
多饮温水,促进代谢;忌食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,忌烟酒。
配合调理
刮痧仅为辅助疗法,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:避免久坐、憋尿,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(如凯格尔运动);
若症状加重(如尿频尿急、会阴部疼痛明显),需及时就医,结合中药、理疗等综合治疗。
通过疏通腰骶部、下腹部及下肢相关经络,可改善前列腺局部气血循环,缓解慢性炎症引起的不适。但需注意: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若兼见明显怕冷、腰膝酸软(偏肾虚)或口苦、尿黄(偏湿热),可在上述基础上调整穴位(如肾虚加命门、太溪,湿热加阴陵泉、曲池),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指导操作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咋加杠杆,炒股配资论坛,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